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,让网友发出“看视频想交点钱”的感叹。
清华毕业生“何老师在发呆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传神的演绎,剥茧抽丝地还原了艺术品创作的工序,让全网超300万网友看懂了艺术。
关于“什么是艺术?”,他在视频这样说:
在玛雅人心中——艺术为了让人恐惧,就像打雷,刮风下雨,都是神明的震怒;
在古希腊人眼里——美是对人类的恩赐,我们只是在翻译;
在中世纪——艺术是文字,能向大众传递神的旨意;
在20世纪——艺术是自我,我(毕加索)14岁就允许画的跟拉斐尔相像好,但我并不认为那时的我懂得艺术。
继这条获赞97万的视频后,他推出“还原艺术家”心理活动种类,一人分饰多角,用剧情的形式讲述那些艺术品究竟是应该来的。
举例,杜尚《下楼梯的女人》将人物不同时间的动作展眼前同一幅画里,展示了时间的流动;
古希腊人让模特转了一个身,第一次画出了正面的脚;
古代大陆人为了解决木头建筑不牢固的问题,发明出“斗拱”结构。
在多条获赞百万的视频评论区,网友纷纷表示,“很震撼,瞬间看懂了”,“艺术以我能看懂的方式进入了脑子”,还有网友调侃,他把知识拆解成“细糠”就差喂嘴里了。
该类别也将账号推向涨粉高潮,新榜旗下数据工具浮现,“何老师在发呆”抖音单月涨粉201万,其B站账号“何大爷课堂”单月涨粉达60万,截至发稿前,其全网粉丝量超300万。
近期,新榜编辑部和他聊了聊,爆款的流量密码和内容背后的故事。
以下,是他的自述。
哥大毕业、辗转大厂,
裸辞做内容
我2023年从清华美院毕业,2023年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建筑学。2023年硕士毕业后,我在美国一家设计大厂工作了一年左右。
踏入建筑造型行业后展现,工作和我想象中不太相同,有些迷茫。当时刚好有回国的契机,就直奔回国换工作,转行到游戏行业做场景造型师,依然和建筑造型有关联。
2023年那会儿,我和很多身边的朋友都在大厂做游戏相关工作,于是一起搞了一个号,介绍游戏相关知识,做纯科普向视频。这类内容以干货为主,剪辑难度比较大,一篇两三分钟的稿子得剪上一天。
其中我做的一条讲游戏美术的视频偶然火了,里面迁移了一些我熟悉的建筑造型知识,戳中了网友兴趣点,让账号一下涨了几万粉,算是起号成功了。
这件事让我觉得本身在表达和逻辑方面有一定的天赋,便产生了自身拍视频的想法。2023年,我做了“何老师在发呆”这个账号。
抖音娱乐类的内容流量一直很大,刚开始我检测的方向就是讲段子,但做了几期显出,我的与众不同没发挥出来。拍段子得非常放得开,但比我幽默放得开的人太多了,这不是我最擅长的。
我还拍过一条回应“北京人上清华更容易吗”的视频,这条流量高重大是话题讨论度高,所以我没把它作为成功的标志,保持在摸索内容的模板。
那时候我一边工作一边拍视频,在公司我其实没有找到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,反而在内容上能获得成就感,产生了强烈的创作热情。
今年4月份的时候,我想赌一把,看看生活还能怎样样,于是我辞掉工作开始全职做内容。
试一试怕什么呢,难道还能没半条命吗?
我觉得本身的与众不同在于知识充足,所以想用轻松幽默的形式把知识点结合起来。混合高中课堂的场景,我做了“要是高考不考主科”种类,出了几条爆款视频。
当时这个形式还算新颖,网友看个热闹和新鲜,有一种“原先课堂还能讲这些”的感觉。
经过这个系列账号涨了10多万粉,然则它的瓶颈也显而易见,首先拍摄难度高,二是需要干货持续输出,三是上课这个形式网友看多了就腻了。
抖音永远在更新换代,网友对同一种内容的企望会越来越高。
比如“高考”这个种类,网友一开始会点赞收藏,后来只收藏不点赞,再到后来可能只收藏都不看完,一旦内容“击中”用户的次数减少,数据就会下滑。
所以我总结的内容办法论是——在利他性和共鸣性之间寻找平衡。
譬如拍段子是一种情感共鸣,做干货是满足利他性。要是能做到既利他又引起共鸣,让用户能学到东西又产生情感波动,这样的内容一定是好的。但多数情况下,利他和共鸣无法兼得。
把艺术家从神坛拉回人间,
单月全网涨粉200万
“高考序列”坚持拍到今年10月时,我开始切磋新的选题思路。
11月,在女朋友的援手下,我拍了“艺术家”系列,把网友想象成学生,用老师的视角输出,在严峻的场景下讲非传统意义上严酷的知识,形成一个反差。
让账号迎来转折点的,是“各个时代艺术家”这条视频。
我在视频最后讲解当代美术时,用了毕加索的例子,显出了毕加索画里抽象的人脸是怎样回事,结果显出网友都特感兴趣。
我就在想,这样的细节是不是允许再找几个进行还原。
于是我找出杜尚画的《下楼梯的女人》,用画师和模特的对话,还原了它的创作流程。这幅画是第一次把时间轨迹记录在同一画面里,对后面动画和电影功用都很大。
截至发稿前,这条视频获赞超401万
这条视频的数据是而今最高,抖音播放量超过1亿了,从这期开始,我们研讨出来了一个内容的模板——还原艺术家创作的思路。
这个类别灵感和我在建筑行业的经历也有关,像我以前考虑一个古城,会视察切磋这个地方之前的事情,打个比方历史变迁和居民生活,商讨建筑为什么这样造型。
艺术就是“显出问题-分析问题-解决问题”的流程,我做内容把这个工序迁移了过来。
在我们眼中,艺术家很厉害,是艺术流派的开创者,比如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。但莫奈画画时,并不懂得自身的画是“印象派”。他想解决怎样表达氛围的问题,用一种笔法试成功了,于是后人仍旧学他,渐渐形成一个派别。
艺术家的解决方法,对后世产生了无法磨灭的作用,这种“灵光一现”能激发共鸣,也允许拉近我们和艺术家的距离。
所以我做内容的本质是把神坛上的艺术家放回人间。
这些人并不是让你来膜拜的,而是让你有共鸣产生共情的。
不论是工作、生活保持创作,我们和古人没有什么区别,归根到底大家都是普通人。只是艺术家的成果被我们看到了,能够有一天,我们做的一些东西也会被后人称赞,只是我们目下不懂得。
除了内容,我觉得这个系列最大的变化是音乐,我已往是经过逻辑去打动别人,只注重脚本而忽略音乐是先天不足的。
抖音为什么叫抖音,源于它最开始是音乐App,音乐本身有很强大的力量。
我女朋友在音乐方面很专门,她帮我在音乐上提升很多。选题上我们也会研究,譬如她了解很多歌手,所以近期我们做了迈克尔·杰克逊对MV剧情化的效率。
之前在一期感谢视频里她露过脸,网友反映不错,之后她也会多出镜,比如大多数出色的女性艺术家,允许由她来演绎。
在“蒙娜丽莎”这期视频中,二人一同出镜演绎
日前的内容首倘若我和女朋友两个人在做,我们需要兼任灯光、布景和摄像等角色,难点关键在于前期选题构思时间较长,从拍摄到剪辑其实四五个小时就能兑现。
我也感受到想法超出执行力的困难,打个比方我想拍一个19世纪有代表性的建筑,在家拍摄就实行不了。
做内容是一个一步步迭代的流程。我现时的视频,比起最初“上楼梯的女人”那期,情节丰盛了很多,以后还恐怕会增添倒叙和插叙的形式,整体逻辑基点继续是“设身处地和恍然大悟”。
现在抖音已经没有所谓的蓝海,优越创作者很多,任何垂类都有很优质的账号,但我觉得能有让人产生共鸣的内容仍旧有机会。我的优势不在于懂艺术,而在于让观众产生共鸣。
网友会感动于一个很小的东西造成了如此大的作用,会感动于古人的真诚勇敢,共鸣的都是人类美好的品质,而不是被一个人好精良感动到。
网友“想付费”是开玩笑,账号还在成长
视频爆了以后,我的压力更大了。
前作珠玉在前,创作难度会越来越大,无法能每期视频都是全网爆款。
我知道巅峰期的流量无从持续,这段积累只能保证将来流量下限不低,我能做的是保证每期制作水平,确保每期都有一定亮点。
创作者做一个账号的心态、对自己的要求,会反馈在每一个作品上,是盖都盖不住的,我想让别人想起我的账号,觉得有追求很温暖,有共情和感动。
我的粉丝平素比较年轻,23岁以下的多一些,也是对知识有渴望、或者说最容易动情和最浪漫的年纪。
日前内容关键发在抖音和B站,小红书也发不过流量每天,B站用户会在评论区聊得更深入一点,更倾向聊知识本身,抖音评论区赞叹的多一些,更偏情感共鸣。
“何大爷课堂”B站评论区
由于视频时长有限,自然会做一些删减,加大演绎的成分,不可百分百还原历史,会有一些争议。我在内容上也有不周全的地方,打个比方细节没有做到位,恐怕表达的重点和别人不相仿等。
“何老师在发呆”抖音评论区
很多网友评论说看我视频“想交点钱”,我把它当作对于内容利他性的认可,我不觉得他们真想花钱,但至少阐扬我的内容是有一定价值的。
未来也许会切磋做自己的课程,例如讲讲我国建筑的历史。也有不少品牌来接触,我也在思量能无从做一些混合。我是头一回经历这些,如故需要慎重一些,按照自己的节奏来,走得稳一点。
(投诉)